最近看到一篇有關黑翅鳶的報導,內容說的是黑翅鳶因為農耕地增加的關係,族群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對照一下台灣,黑翅鳶儼然成為台灣平原猛禽的代表,而且,他從臨時演員變成固定主角的時間也不過短短10年。話說,黑翅鳶最早被發現繁殖的紀錄大約在2000年,當然保守一點,往前推個1、2年的時間應該就是他確定的繁殖時間。當時,是在雲林的宜梧農場與嘉義的鰲鼓農場一帶(兩者很近,只隔一條北港溪)。根據我最近幾年的調查,他已經分布到北台灣的桃園與南台灣的屏東了,而且,從原本濱海環境逐步往內陸延伸,包括雲林的虎尾、嘉義的水上、台南的柳營都有繁殖紀錄。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黑翅鳶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棲地消失與破碎化對鬼鴞繁殖生態的影響
小弟長期研究都會化議題,如今看到今年初發的Biological coservation有一篇探討棲地破碎化的研究,覺得有趣,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是一個持續時間很短,樣本數也不多,但寫的很詳細的文章,由兩位加拿大人所做的,實驗鳥種是鬼鴞,體型跟我們的黃嘴差不多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