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黑翅鳶

最近看到一篇有關黑翅鳶的報導,內容說的是黑翅鳶因為農耕地增加的關係,族群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對照一下台灣,黑翅鳶儼然成為台灣平原猛禽的代表,而且,他從臨時演員變成固定主角的時間也不過短短10年。話說,黑翅鳶最早被發現繁殖的紀錄大約在2000年,當然保守一點,往前推個1、2年的時間應該就是他確定的繁殖時間。當時,是在雲林的宜梧農場與嘉義的鰲鼓農場一帶(兩者很近,只隔一條北港溪)。根據我最近幾年的調查,他已經分布到北台灣的桃園與南台灣的屏東了,而且,從原本濱海環境逐步往內陸延伸,包括雲林的虎尾、嘉義的水上、台南的柳營都有繁殖紀錄。


黑翅鳶棲息在平原環境,主要是農耕區,因為這裡有他的主食月鼠、赤背條鼠、小黃腹鼠等,由於量很龐大,所以他們吃著吃著就打算生了。黑翅鳶營巢要多久?一個禮拜就差不多了。營巢的位置也不挑,幾棵比較高的樹(最矮的6公尺)存在就可以讓他們決定生小孩。每次產卵四枚,孵化率幾乎百分百,孵蛋加育雛大概兩個半月可以搞定,之後呢?繼續生囉。想想看,繁殖環境不挑、繁殖位不挑、窩卵數與孵化率高、後育雛期短,都是他族群快速擴張的優勢。他們一年順利的話可以產下16隻仔代,就算每窩都只有一隻成功存活到下一年,一對一年就貢獻了四隻,更厲害的是,他們一年就有繁殖能力。
有高的繁殖力也要配合有高的移動力,黑翅鳶的wing loading並不高,所以一天飛個幾十甚至百公里都不是難事。台灣近幾年獎勵休耕,創造出許多相對安全的覓食環境(人為干擾少、藥物少),加上濱海工業區招商不順,許多空地就成了黑翅鳶進駐的理想場所。所以,短短幾年,他們的族群就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單。
黑翅鳶的威脅是什麼?從前面看起來黑翅鳶似乎是所向披靡,但事實上,每年十、十一月的全國滅鼠週是一個潛在的殺手,因為不管你多會生,如果全國都有澈底執行的話,還是不堪一擊的。好在,全國滅鼠週只是消耗預算的舉動,目前已甚少人真的會拿著毒鼠藥到田裡亂丟了,大部分都在里長伯那邊,等時間一過留給垃圾車了。全國滅鼠週選在這個時間是有原因的,因為鼠類在秋冬季特別會生,所以就要在這個時間消滅他,問題是黑翅鳶繁殖的高峰也集中在這段時間,還有一些冬後猛禽千里迢迢來就未了吃這一頓,不知道公部門推行這個計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黑翅鳶還有另一個潛在威脅就是盜獵,這種鳥很乖,所以養鷹人超愛。加上容易飼養,取得也容易,價格便宜,經濟又超好用,所以過去在彰化、雲林一帶,時常有整窩被盜的情況。這一年來情況似乎有好轉了,在想,或許跟景氣不好有關吧。
最後,最重要也是我最想知道的問題,這麼多的黑翅鳶會不會是從一對親鳥來的ㄚ?如果是,那他們的遺傳組成不就幾乎一樣?首先,幾乎一樣的遺傳組成會有什麼問題?以往觀念認為,如果該族群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如疾病),可能會導致全部掛點。但是,近幾年的研究顯示,有些生物本身的變異性就不大,他們,還是可以活的好好的。不過,他們的親源關係,我還是想要知道。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在小弟心目中─黑翅鳶,是台灣留鳥猛禽裏最美的一種,它赤紅的雙眼與一身黑白分明的羽色,真是比日本AV女優還優。
回想在2001年11月份與一群鳥友至嘉義鰲鼓農場賞鳥,那天鳥況很好看到好多種鴨子,猛禽也觀賞到:遊隼、紅隼、澤鵟。還出現小水鴨被猛禽的厲爪撕的『肚破腸流』血腥畫面,我們一直看到下午4點左右準備打道回府,發現一對『黑翅鳶』在路旁木麻黃樹稍俯衝攻擊並聒噪叫囂,好奇心使我下車駐足看到木麻黃樹上有一團東西,舉起望遠鏡觀看第一反應,我的天ㄚ!竟然是─『毛足鵟』心想這種北國寒帶的大型猛禽,會在臺灣這個熱帶島嶼出沒,而且還被我看見,自己真幸運爽快!其他鳥友紛紛趕到,有照相機的就拼命拍照;果然是北國的彪形大『雕』,面對這對『黑翅鳶』小情侶的騷擾,它依然氣定神閒、老僧入定、不動如山,閉眼休息,這幕演出到日落西山,已經伸手不見五指,我們才有回家打算。
看到文隆兄的這篇黑翅鳶文章,不禁回憶7年前往事,黑翅鳶與毛足鵟間衝突依舊歷歷在目,如同昨天發生的事件。

註:個位看官是否懷疑,本人鳥功太差會不會誤將其他猛禽看成『毛足鵟』,那當然不會。因為有人拍照將照片給很多大師級辨識 過,其中一位前輩更指出此『毛足鵟』為堪薩加亞種。

匿名 提到...

今天頭一次看到此鳥。拜讀了您的短文,受益良多。個人亦希望針對台灣黑翅鳶的血統有些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