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大冠鷲-1

這是一個有關 大冠鷲 救傷的故事




2005年3月16日,一隻相當虛弱的大冠鷲在台中縣霧峰鄉桐林村被熱心的居民林震科發現。『當時,這隻大鳥奄奄一息的躺在自家後院,感覺不像凶猛的猛禽,而是一隻快死掉的家雞,任人擺佈。在發現的前幾天就已經知道這隻大冠鷲停在自家後院,但並不曉得他有病』:阿科回憶道。



撰文者 : 林文隆 趙子敬

巢箱通訊--10

各位夥伴,領角鴞繁殖已經接近尾聲了,本週的狀況如下


1.首先恭喜坪部分校與建平國小,上週各有2隻幼鳥成功離巢。感謝黃宗仁、湯淑蓮、許彩樑等先進前輩在這段期間的密集觀察與紀錄,湯老師,記錄要給我哩,還有你們學校熱心媽媽的資料,也一並給我喔。
2.作個統計囉。巢箱是在2006年9-10月掛上,至今2008年5月,共經歷過2個繁殖季(無論是山區或是都市)。第一批8所第二批4所共12所學校中,有7所(中平、建平、坪林、坪部、中華、東汴、吉峰)有進去繁殖,學校進駐率為58.3%。總共23個巢箱中,10個巢箱倍使用過,使用率為43.5%。重複使用的巢箱有1個,在建平國小。2個繁殖季下來,共有32個蛋,平均一窩生2.9個蛋。32個蛋中,有8個蛋是因為淹水的關係,2個蛋不明原因沒有孵化,剩下22個蛋總共孵出19隻幼鴞,孵化率為86.4%。最後,兩年我們共製造了13隻領角鴞生力軍。中間的差額,包括被偷(坪林國小2與中華國小1),天生畸形等。
3.領角鴞利用巢箱繁殖的時間差不多結束了,我們計劃在暑假為所有巢箱進行體檢與翻修工作,屆時希望各位有興趣的可以認養,好處是 : 可以在巢箱上簽上您的大名

撰文者 : 林文隆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八色鳥-1

小八,前面是採光玻璃! 快轉彎!
右眼因撞擊失去視力,正學著用 1 隻眼睛找蚯蚓




時間2008年5月4日
地點台中市市政路


接觸 --- 5月4日上午剛被公司從越南調回台灣不到1週的志工廖祿程夫婦正好來幫忙,而東海大學也有5位學生來觀摩,又是寒暄又是解說,煞是熱鬧。就在忙碌之際,約11時40分收到民眾來電說有八色鳥撞到他們的採光玻璃 ( 功力不錯,知道是八色鳥 ) 當場倒地不起,情況危急,要求儘速接收處理。廖夫婦隨即依民眾指示,至市政路案發現場採集相關證物 ---- 八色鳥1隻,並檢視週遭環境;發現現場是設在1樓的美髮院大型採光玻璃,對面是有植株的綠化大草皮。下午12時30分,廖夫婦帶回小紙箱1只,半開箱蓋一窺;果然是八色鳥,只見牠無神地側躺著,顯然受創不輕。此時,學生們也把握難得處理實況,一一加入目擊行列。


檢查 --- 體重64g ( 以胸肌飽滿度估算,應有70g以上空間 ),翅膀及身體其他部位沒有骨折現象 ( 撞擊時如為正向有可能頸椎骨折,如為側向較易翅膀骨折 )。主要症狀是右眼虹膜部分嚴重瘀血腫脹,瞳孔無收縮能力,口腔內部右側接近舌根附近有血漬 ( 可能是吐血或其他出血造成 ),略具掙扎力但無法站立。研判可能是玻璃反射的綠地或藍天產生飛行誤判,加上剛遷徙入境,可能體力稍差,臨機應變不及,造成側撞。經急救處理後 ( 方式如附記 ) 安置靜養,避免移動干擾。



評估與照護 --- 經吞嚥測試;可勉強吞食液體,但為避免嗆到,前2天仍以輸液方式維持身體機能。右眼應無視力。5月6日體重降到58g,下午嘗試餵以剛蛻皮的麥皮蟲 ( 將之切成2段,沾上維他命B群液 ),進食3隻後拒食。吞嚥上雖不甚俐落,已有所進展。當日共吃麥皮蟲8隻。

調養狀況 :
( 以下所進食之麥皮蟲、麵包蟲及蟋蟀均為剛蛻皮蟲體,每日並口服營養液1.5ml,持續1週 )
7日:體重57g,進食5次,共吃麥皮蟲10隻,麵包蟲12隻 ( 約0.9g )
8日:體重58g,可以站立,進食5次,共吃麥皮蟲12隻
9日:進食5次,共吃麥皮蟲12隻,蟋蟀2隻
10日:體重59g,進食5次,共吃麥皮蟲11隻,蟋蟀3隻
13日:體重60.5g,可跳到紙箱內的樹枝上,嘗試餵蚯蚓遭奮力抗拒 ( 可能清洗不足,口感不佳 )
16日:體重62g,上午餵麥皮蟲8隻,箱中放入飲水及食皿,內置麵包蟲
17日:體重61g,食物及飲水似乎沒有使用跡象,餵食麥皮蟲4次共15隻,於下午4點移至戶外
大型籠舍,放置內含土壤及蚯蚓藍色塑膠盆1個,並特地為牠種植芭樂盆栽1顆,高約1m
18 - 20日:每日進籠舍餵食約10隻麥皮蟲或蟋蟀,並計算蚯蚓數量 ( 因右眼無視力,只要站
在鳥右方,即可單手捉來餵食 )
21日:明顯觀察到水盤中有清洗蚯蚓的殘留物,且有進食蚯蚓及撒在土壤上之麥皮蟲,從此大家
都輕鬆了



後記 --- 由於右眼失去視力,在籠內不敢奮力衝撞,正好可以慢慢適應籠舍生活。還好主食蚯蚓及麥皮蟲的動作不快,很容易就能用單眼覓食。雖然籠內已有住戶 ( 因籠舍有限,已有黃鸝1隻住宿其中,將另有記述 ),但因食物略有差異,不致引發搶食大戰。希望這兩隻獨特美麗的鳥兒能像身上的羽毛般;高貴又平和地一起生活

急救處理 :
1. 量體重 --- 64g
2. 輸液 --- 5%葡萄糖液0.6ml + 林格氏液1.3ml + Vit-B適量 ( 加溫至約35℃,持續2天,1天2次 )
3. 肌肉注射 --- Dexamethasone ( 持續4天 )
4. 安置 --- 約30cm X 40cm X 40cm 紙箱 ( 5天後才放置樹枝 )


撰文者 : 趙子敬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蛇類體長的測量

在進行蛇類的研究中,常會需要測量一些基本的形態值,
如全長,吻肛長等,但在野外的調查中卻發現在重複捕捉蛇類測量後,
常會發生體長縮短的現象,而可能的原因為人為操作上的誤差。








撰文者 : 林文隆 曾惠芸 曾啟政


本實驗利用影像分析技術進行蛇類長度測量,並比較拉直蛇體
與利用線沿著蛇體測量等不同測量長度的方法造成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小型無毒蛇
(體長<70cm)、大型蛇類(體長71~240cm)
和毒蛇(體長40~100cm),
利用拍照方式和實際値的差異最小。
利用數位影像分析不論是測量大型蛇
或是毒蛇體長都和實際値相近,
操作上的安全性也提高許多。

利用影像處理的方式亦可應用於其他野外調查,
如魚類體長測量等,可有效的減少人為操作上的誤差,
並可減少動物緊迫及野外作業時間。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接收黑冠麻鷺雛鳥3隻






5月25日
1. 志工廖祿程於24日協助籠舍改裝:由園藝網改金屬網,很辛苦
2. 志工廖超凡於25日協助清理陳年雜物,銘感五內
3. 今日野放救傷系列提及之翠鳥,地點大坑,一切順利,體重25g
4. 今日接收黑冠麻鷺雛鳥3隻,屬同ㄧ巢,有1隻可能受傷,原因是學校砍樹落巢
又是孤兒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