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台灣藍鵲被打斷腿

1隻台灣籃鵲停在松竹國小附近住家,被屋主視為烏鴉,以掃把攻擊,將左小腿打至骨折,幸賴鄰居不忍;送醫固定,再輾轉通知本會接手後續照顧


這是10天來收到的3隻藍鵲之ㄧ,都很悽慘(12/19個案是雙腳被夾,粉碎開放骨折.12/27個案是尾羽全斷,瘦弱異常,被發現是到住家水盆找水喝,而且可以徒手就擒,研判是遭棄養或逃逸). 本案藍鵲應被人關在籠子飼養過 ( 左眼上方有明顯腫脹結痂,尾羽不全,右翅羽毛受損 )經逃逸或棄養後,求生不易,也是到住家找食物,不幸遭到毒手.民眾之中;有人下重手,有人伸援手.彼此只是一牆之隔,觀念卻有天壤之別,確是值得玩味.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幫忙鳥種辨識

從大里大明中學接收傷鳥1隻,請協助辨識,自然翼長17公分,附蹠4.5公分,喙長2.5公分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最新鳥類分類

轉貼一則曾惠芸所寫的東西,有關鳥類分類的小品

分類的意思就是分門別類,將近似的物種分為同一類,但是因用來區別的特徵依不同學者而有不同的分法,因此會有不同的分類系統,在這種各家說法不一的情況下,分類學在生物相關科系學生眼中真是”愈分愈累”的學問。


在1990年前,鳥類分類以外部形態為依據,如羽毛、骨頭等特徵,將全世界鳥種分別歸類在不同的分類群中,但是1990年開始,DNA技術的進步,使得利用DNA作為分類依據的研究越來越多,也產生了更多不同的分類。2008年世界著名研究期刊Science發表了一篇最新的鳥類分類報告,利用了多達32kb的DNA序列資料,再度顛覆了過去的分類系統。鷹(Accipitridae)和隼(Falconidae),在過去同屬於隼形目(Falconiformes),是公認關係最近的兩個類群,但在利用許多基因進行研究的結果卻發現,鷹和隼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類群,在演化的歷史上很早就分家了。鷹和貓頭鷹的關係最接近,而隼和雀形目(Passeriformes)鳥類、鸚鵡的關係最近。蜂鳥和雨燕在過去屬於雨燕目(Apodiforms),現在被認為應該和夜鷹一起歸屬於夜鷹目(Caprimulgiformes)下。研究人員認為一些行為,如夜行性鳥類(夜鷹、貓頭鷹等)的夜間活動、猛禽類如鷹、隼、貓頭鷹等,都是在演化的不同時間點形成對環境的適應,因此此篇研究更提供了未來研究演化上一個新的例證。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領角鴞開始繁殖囉




話說,之前才在討論都會領角鴞會在十一月進入繁殖期,沒想到,今年突然來的早,國光國小的巢箱已經進入繁殖,並產下兩枚卵了。
本台消息,十月二十幾日左右,國光特派員吳志典老師陸續觀察到交配的情形。十月底發現白天有角鴞在巢箱內,進而引來注意,會不會繁殖了?十一月一日,在國光幫眾的協力下,確認領角鴞繁殖,並且成功開啟塵封已久的國安計畫。現在,人人都可觀看領角鴞即時的繁殖狀況囉,詳細的方法會有南投連線記者陸續位您報導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黑翅鳶

最近看到一篇有關黑翅鳶的報導,內容說的是黑翅鳶因為農耕地增加的關係,族群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對照一下台灣,黑翅鳶儼然成為台灣平原猛禽的代表,而且,他從臨時演員變成固定主角的時間也不過短短10年。話說,黑翅鳶最早被發現繁殖的紀錄大約在2000年,當然保守一點,往前推個1、2年的時間應該就是他確定的繁殖時間。當時,是在雲林的宜梧農場與嘉義的鰲鼓農場一帶(兩者很近,只隔一條北港溪)。根據我最近幾年的調查,他已經分布到北台灣的桃園與南台灣的屏東了,而且,從原本濱海環境逐步往內陸延伸,包括雲林的虎尾、嘉義的水上、台南的柳營都有繁殖紀錄。


黑翅鳶棲息在平原環境,主要是農耕區,因為這裡有他的主食月鼠、赤背條鼠、小黃腹鼠等,由於量很龐大,所以他們吃著吃著就打算生了。黑翅鳶營巢要多久?一個禮拜就差不多了。營巢的位置也不挑,幾棵比較高的樹(最矮的6公尺)存在就可以讓他們決定生小孩。每次產卵四枚,孵化率幾乎百分百,孵蛋加育雛大概兩個半月可以搞定,之後呢?繼續生囉。想想看,繁殖環境不挑、繁殖位不挑、窩卵數與孵化率高、後育雛期短,都是他族群快速擴張的優勢。他們一年順利的話可以產下16隻仔代,就算每窩都只有一隻成功存活到下一年,一對一年就貢獻了四隻,更厲害的是,他們一年就有繁殖能力。
有高的繁殖力也要配合有高的移動力,黑翅鳶的wing loading並不高,所以一天飛個幾十甚至百公里都不是難事。台灣近幾年獎勵休耕,創造出許多相對安全的覓食環境(人為干擾少、藥物少),加上濱海工業區招商不順,許多空地就成了黑翅鳶進駐的理想場所。所以,短短幾年,他們的族群就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單。
黑翅鳶的威脅是什麼?從前面看起來黑翅鳶似乎是所向披靡,但事實上,每年十、十一月的全國滅鼠週是一個潛在的殺手,因為不管你多會生,如果全國都有澈底執行的話,還是不堪一擊的。好在,全國滅鼠週只是消耗預算的舉動,目前已甚少人真的會拿著毒鼠藥到田裡亂丟了,大部分都在里長伯那邊,等時間一過留給垃圾車了。全國滅鼠週選在這個時間是有原因的,因為鼠類在秋冬季特別會生,所以就要在這個時間消滅他,問題是黑翅鳶繁殖的高峰也集中在這段時間,還有一些冬後猛禽千里迢迢來就未了吃這一頓,不知道公部門推行這個計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黑翅鳶還有另一個潛在威脅就是盜獵,這種鳥很乖,所以養鷹人超愛。加上容易飼養,取得也容易,價格便宜,經濟又超好用,所以過去在彰化、雲林一帶,時常有整窩被盜的情況。這一年來情況似乎有好轉了,在想,或許跟景氣不好有關吧。
最後,最重要也是我最想知道的問題,這麼多的黑翅鳶會不會是從一對親鳥來的ㄚ?如果是,那他們的遺傳組成不就幾乎一樣?首先,幾乎一樣的遺傳組成會有什麼問題?以往觀念認為,如果該族群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如疾病),可能會導致全部掛點。但是,近幾年的研究顯示,有些生物本身的變異性就不大,他們,還是可以活的好好的。不過,他們的親源關係,我還是想要知道。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舉頭可見候鳥遷移

最近,在小弟家的上空經常就可以見到成群遷飛的候鳥群,其中比較多的就是黃頭鷺。每天下午約莫從三點開始,就可以陸續見到規模70-100隻的黃頭鷺群,他們有時候飛的很規矩,呈標準人字型,有時候飛的有點混亂,像是一坨鳥在天上,這樣遷飛會一直持續到傍晚五點多,大家可以注意。


另外,灰面鷲與赤腹鷹也是一重點,就在昨日(12),一群灰面鷲約莫300隻就落在我家後方的小山上,他們休息的環境大部分是果園與竹林,相信一早應就離開了。
最後一個在住家看到的就是白鶺鴒,總共件過三次,每次大約20-30隻,飛行方向是從山邊往市區,推測是往市區去群聚了。有許多小型燕雀類胃了躲避天敵,白天會飛到原始區去覓食,晚上則飛到相對安全的都市去休息,這是個相當不錯的策略。在眾多例子中,以白鶺鴒最有名,以往在崇德路、國光路、集集中山路等地,均有見過上百隻白鶺鴒在車水馬龍的市區睡覺,一大早就鳥獸散。一直都不知道這些鳥打哪來,現在看到這個現象,或許答案已經有一些線索。
轉涼了,大家除了注意身體外,也可以開始留意身旁的野生動物了,等到氣溫降到18-20度左右,領角鴞就要繁殖囉,敬請期待吧

棲地消失與破碎化對鬼鴞繁殖生態的影響

小弟長期研究都會化議題,如今看到今年初發的Biological coservation有一篇探討棲地破碎化的研究,覺得有趣,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是一個持續時間很短,樣本數也不多,但寫的很詳細的文章,由兩位加拿大人所做的,實驗鳥種是鬼鴞,體型跟我們的黃嘴差不多大。


結論是這樣的,在破碎化棲地繁殖的鬼鴞,他們的狩獵點相對較多,花在移動上的時間也比較多。但因為能量都花在上面了,導致狩獵的效率降低了,同時也增加了被其他猛禽捕食的機會。再這種破碎化棲地繁殖的個體,他們的子代數量相對較少,親鳥給小鳥的餵食的次數也較少。無論是親鳥或是幼鳥,他們的免疫力都比較差一點,代表他們面臨許多緊迫的威脅。
想想看,在我們都會區的領角鴞與鳳頭蒼鷹是否會有同樣的結果呢?

鳥類群落多樣性能降低人類暴露在西尼羅病毒的機率

首先,我要先說,這是我師大學弟洪貫捷看到並翻譯的東西,不是我寫的。這一則新聞是science daily 8 oct所發布


這是一篇從都市地區鳥類族群密度看以鳥類為寄主之西尼羅病毒的研究先來點背景知識 講講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西尼羅熱(West Nile Fever)
"又稱西尼羅腦炎病毒(West Nile Encephalitis)"
"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是經由節肢動物之蚊子為媒介傳染而引起之一種腦炎疾病為特徵。由於1937年在烏干達的西尼羅地區首次分離出本病毒而被命名為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
"蚊字是本病毒主要的傳染媒介....在自然生態上,蟲媒、鳥類和哺乳動物三者間形成一種循環....由蚊子叮咬到帶有病毒的鳥類血液,然後帶病毒的蚊字再叮咬哺乳動物便造成感染"
"大多數死亡病例是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病例的死亡率大約是3~15%" 然而,大部分的鳥類都不是一個好的傳染窩(reservoir),不適合當WNV的寄生宿主。但喜愛居住在都市地區的鴉類、椋鳥類、美洲家朱雀(House Finch)、藍鳥(blue jays)、麻雀等鳥,尤其是美國知更鳥(American robins)等,都是好的傳染窩。 華盛頓大學調查了許多都市以及市郊的鳥類群落組成、蚊子的組成以及各種蚊子對於WNV的傳染程度,發現鳥類對於WNV的感染率相當的低(約0.1%),同時也發現當該地鳥類群落多樣性(richness)指數越高的時候,鳥類感染WNV的程度也越低。然而一般在都市環境當中,鳥類群落的多樣性與都市化程度成反比,大多都為少部分適應都市環境的鳥類為主。故作者群即推論當鳥類的多樣性越高時,人類感染WNV的機率同時也會越低。 作者們同時也利用美國各地居民感染WNV的程度去推論該地鳥類群落多樣性與鳥類繁殖調查做比較,但該文並沒有提到其結果,推測應為正相關。本研究提出了一個鳥類保育與公共衛生的雙贏狀態--提高鳥類多樣性能夠降低該地居民感染WNV的機率。 本篇研究即將會在Oecologia發表。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乳鴿悲歌 --- 嗉囊被塞異物

9/18收到民眾送去S-T消防隊轉交本會的2隻雛鴿,發覺嗉囊有造型詭異的異物,取出後;果然是難以想像的物件(請看照片) ....
是無知 ?! 還是有趣 ?!






.....鍋牛的肉還挺完整的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享受日光浴的鬣蜥

原產薩爾瓦多的綠鬣蜥 (其實不太綠) , 正在享受溫暖的秋陽 , 照片很清晰 , 請看倌仔細品味






慘遭黏膠紋身的雨傘節

9/8 自S-T消防隊接收1隻雨傘節 , 約70公分長 , 體表被黏膠覆著約 50% , 甚為悽慘 , 蛇身互相沾黏 , 彷若蛇球 , 目前用泡水方式將膠硬化 , 再漸次撕除 , 已除去約 10%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太平山發現有腳環的金翼白眉

本會志工鄒曉玲於8月底赴太平山旅遊,就在翠峰山莊旁拍得照片.特公佈於此.希望有助於後續追蹤 ( 根據照片顯示 應是 右腳2個;上橘下藍 左腳為金屬環 )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秋天鳥類群聚現象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到學校或是公園,總會聽到許多鳥叫,許多鳥類在這個時候都聚在一起了。為何鳥類會有秋冬群聚現象呢?許多的假說指向1.繁殖結束,大夥沒有競爭資源的利害關係,聚在一起可以提早發現天敵2.較年長個體在找尋食物的功力上較好,年輕的跟隨可以得到好處3.食物的資源有限,大家一起發現,自然就聚在一起了。上面的假說,就看大家的想法了。


管理者每年都會紀錄群聚的時間,認定的標準就是哪一天走在中興大學路上感覺很吵,結果今年是9/5,去年是9/30,前年是10/22,時間好像愈來愈早了,這代表什麼?是代表ㄧ些結果的樹木提早了?還是大家繁殖期提早結束了?還是.....?
以下列出幾種群聚鳥跟在都會區的情形
1.覓食在市區 白頭翁、綠繡眼 白天會吵鬧
2.覓食在郊區 晚上飛到都市樹林中睡覺 紅鳩 斑文鳥
3.覓食在郊區 晚上飛到橋或是住宅睡覺的 白尾八哥
還有其他嗎?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褐林鴞?喜馬拉雅林鴞?

褐林鴞大家一定聽過囉,夢寐以求的大貓頭鷹。喜馬拉雅林鴞究竟是什麼玩意?他在喜馬拉雅山嗎?跟褐林鴞有啥關係阿。特有生物研究最新一期,有討論到這個問題,並且描述了這種大貓頭鷹的繁殖、食性與獵食行為,是國內首度紀錄喔,大家可以先睹為快。網址為http://wwwdb.tesri.gov.tw/protect/UpLoadPic/0879126/087912613/087912613_pdf.pdf
阿,各位讀者有意見的話,歡迎來本網站討論,會有專人參與
管理者

都會區中的蛇類

很多人一定都認為,都市中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野生動物根本很難生存,尤其是在地面用“爬”的動物。


早期,我們學會大部分成員也這樣認為,但自從受市政府委託,“幫忙”處裡消防隊的蛇類時才驚覺,怪怪,市區的蛇還真不少哩。根據我們的資料顯示,市區一年大概會收到70多條的蛇類(這是指還活著的而且有通報的),但實際數目應該遠大於此。這些蛇均勻分布在市區各消防隊,種類包括眼鏡蛇、雨傘節、南蛇、臭青公、花浪蛇、龜殼花等,數量以眼鏡蛇最多。此外,還有一些外來寵物蛇,諸如球蟒、紅尾蟒、加州王蛇、奶蛇等,也都曾在收容的目錄中。
這些蛇究竟是怎麼來的?是自己跑來的?還是被運來的?目前沒有一個答案。我們認為,有一些蛇類可能是沿著下水道跑來都市,因為下水道或排水溝通常會連接到河川等原始棲地,像是臭青公、南蛇、雨傘節、眼鏡蛇等。但也有一些可能是被人惡意遺棄的,據說討債公司很喜歡在債務人住家附近丟毒蛇以示警告,日間活動個性又凶猛的眼鏡蛇自然成為首選。
總之,都市蛇類是個有趣的議題,歡迎各位提供看法,可以的話也可以加入研究的行列

管理者

消防隊的辨識功力與志工徵詢

近年來,電視媒體或報章經常以聳動的字眼,報導毒蛇入侵民宅,引起搔動。然而,根據我們處裡消防隊捕獲的蛇類,許多其實是誤判。消防隊的誤判,加上記者的誇大,倒楣的就是信以為真的讀者,還有那一條眾矢之的蛇。


從保育學會成立以來,我們收過被當作是劇毒的百步蛇與鎖鏈蛇,其實分別是無毒的大頭蛇與外來塚的球蟒。我們也收過據稱是會咬死人、毒性很快就發作的眼鏡蛇與雨傘節,其實是無毒的臭青公與外來塚的加州王蛇。我們當然收過六大毒蛇中的龜殼花,但是一看卻是外來種的紅尾呥。
這也難怪,消防隊員平時的任務就很繁重,除了救火救人外,舉凡狗貓要生了,黑冠麻鷺吵到人都跟他們有關,更不用說抓蛇捕蜂了。這些蛇對消防隊員來說,無疑是一項負擔,所以當抓到蛇的時候,這條蛇的下場通常就是被關到死,很可憐。我們也有問過其他縣市的處裡方法,有一個最絕的是養了一隻大冠鷲來吃蛇,好笑吧。言歸正傳,這些蛇類需要大家的關心,因為沒有一個單位重視,尤其是政府單位。但我們是保育社團,所以我們要重視,因此,希望大家可以踴躍參予搶救蛇類大作戰的志工,參加辦法很簡單,你們住家附近有消防隊的,請主動報上名來,並留下聯絡電話。如果有蛇類,我們會請你過去抓到學會來。當志工會有什麼好處?我們會教你認識蛇類,然後這些被你拯救免於一死的蛇類會感謝妳,就這樣。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桐林地區大赤鼯鼠利用人工巢箱的觀察紀實

台灣的飛鼠家族成員共有3種,分別是白面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小鼯鼠(Belomys pearsoni)和大赤鼯鼠(Petaurista philippensis),牠們雖然通稱為飛鼠,但是在分類上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長吻松鼠(Dremomys pernyi)與條紋松鼠(Tamiops swinhoei)等一起被合併歸類為嚙齒目松鼠科的成員



作者 : 林文隆 曾翌碩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彩鷸成長照片 6/28 - 8/9

6/27接收的彩鷸已幾乎完全成長, 體重從 8.5g 增加到 8/9 的 89g , 約為10倍. 性別為雄性. 成長照片到此告一段落, 請指教 .


6/28


7/1
7/5

7/5

7/9

7/9

7/9

7/11

7/11
7/13

7/13

7/16
7/16
7/19
7/19
7/19
7/22
7/22





8/9

8/9

8/9

8/9

8/9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鵂鶹巢箱復育- 2008蓮華池

貓頭鷹巢箱復育; 繼領角鴞, 黃嘴角鴞後又一重大突破




今年初在南投魚池鄉蓮華池共掛置32個巢箱, 目標是台灣最小型貓頭鷹--鵂鶹. 期間五城國小及蓮華池研究中心多所支援配合, 尤其張良芳老師更全力幫忙, 致全案順利進行, 功不可沒. 5/1左右產卵後, 5/24孵化並於 6/11陸續離巢.

親鳥